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肺部疾病或肺血管病变导致肺动脉高压,进而引发右心室结构或功能异常的心脏病。该病通常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栓塞等原发疾病相关,主要表现为心肺功能受损。
肺源性心脏病主要由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慢性肺部疾病引起。长期肺部病变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升高,右心室为克服阻力而代偿性肥厚,最终发展为右心力衰竭。此外,肺动脉栓塞、胸廓畸形等也可诱发此病。
早期表现为原发肺部疾病的症状如咳嗽、咳痰、呼吸困难。随着病情进展,出现心悸、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等右心力衰竭体征。严重时可能出现肝肿大、腹水,甚至并发心律失常或休克。
治疗需控制肺部感染并改善通气功能,常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阿莫西林。针对右心力衰竭可使用利尿剂呋塞米减轻水肿,强心药地高辛增强心肌收缩力。氧疗和机械通气是改善缺氧的重要措施,必要时需行肺动脉血栓切除术。
日常需注意戒烟并避免粉尘接触,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肺功能。出现活动后气促加重或下肢水肿时,应及时就诊心内科进行超声检查心动图等检查,严格遵医嘱进行规范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