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阳性细菌,通常存在于人体皮肤、鼻腔等部位,属于条件致病菌。其形态呈球形,排列如葡萄串状,在特定条件下可引发局部或全身感染。
1.形态与特性
该菌直径约0.5-1.5微米,无鞭毛和芽孢,需氧或兼性厌氧生长。其细胞壁含有肽聚糖和磷壁酸,在血琼脂培养基上可形成透明溶血环。该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耐干燥和高温,但煮沸可迅速灭活。
2.致病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产生肠毒素、溶血素等20余种毒性物质致病。典型感染包括皮肤疖、伤口化脓,严重时可导致肺炎、败血症或中毒性休克综合征。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因多重耐药性而治疗困难。
3.检测方法
临床主要通过细菌培养鉴定,采用甘露醇高盐琼脂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分离。药敏试验可指导抗生素选择,分子检测技术如PCR能快速识别毒素基因和耐药基因。
4.防治措施
治疗常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苯唑西林、头孢唑林,MRSA感染需使用万古霉素。预防重在伤口消毒处理、加强手卫生,医疗机构需严格执行器械灭菌和接触隔离制度。
该菌在医院和社区均有传播风险,出现反复化脓性感染或发热症状时需及时就医。日常保持皮肤清洁完整,避免挤压皮肤病灶,接触公共物品后应规范洗手,降低感染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