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什么是嗜酸性粒细胞

任诗峰 皮肤科 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嗜酸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类型,属于粒细胞类,在人体免疫系统中主要参与抗寄生虫感染和过敏反应。其名称来源于细胞质内含有大量嗜酸性颗粒,这些颗粒在染色后呈现鲜红色或橙红色。

1.形态结构

嗜酸性粒细胞直径约为10-15微米,细胞核通常分为两叶,胞质内富含嗜酸性颗粒。这些颗粒含有多种酶类物质,如主要碱性蛋白、嗜酸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等,能够破坏寄生虫的细胞膜或参与过敏反应的调控。

2.生理功能

这类细胞的主要功能包括抵抗寄生虫感染和调节过敏反应。当寄生虫入侵时,嗜酸性粒细胞通过释放颗粒内容物直接杀伤虫体。在过敏性疾病中,它们会释放组胺酶等物质分解过敏介质,但同时过度活化也会加重炎症反应。

3.临床意义

血液或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异常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如哮喘)、寄生虫感染、部分皮肤病或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常通过血常规检查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辅助诊断相关疾病。例如,寄生虫感染时其数值可能升高至正常值的数倍。

若检查发现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异常,建议及时进行过敏原检测、寄生虫筛查或骨髓穿刺术等进一步检查。治疗方案需根据具体病因制定,可能涉及抗组胺药物、驱虫治疗或免疫调节剂等,需严格遵循医嘱规范处理。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