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多动症全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以及情绪冲动等核心症状。该病常见于学龄期儿童,可能对学习、社交等功能造成影响。
1.核心症状
注意缺陷是核心表现之一,患儿难以持续专注于任务,常粗心犯错,容易分心且回避需持久注意的活动。多动症状表现为过度活动,如坐立不安、跑来跑去或在课堂中离开座位。情绪冲动则体现为打断他人谈话、抢答问题或难以等待轮替。
2.病因机制
目前认为遗传因素占主导,约75%的病例与基因相关。环境因素如孕期吸烟、早产、铅暴露等可能增加患病风险。神经影像学显示患儿前额叶皮层、基底节等脑区存在结构和功能异常,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系统失衡。
3.诊断评估
需由儿童精神科医生通过DSM-5诊断标准进行系统评估,包括家长、教师填写的标准化行为量表,如Conners量表、SNAP-IV量表。同时需排除听力障碍、甲状腺功能亢进、焦虑障碍等继发性多动表现。
4.干预治疗
行为治疗是首选,包括正性强化、父母培训等。当症状严重影响功能时,可遵医嘱使用托莫西汀胶囊等药物。学校需配合执行结构化教学计划,通过分段任务、视觉提示帮助患儿适应学习环境。
若发现孩子存在持续半年以上的注意力缺陷或多动症状,建议尽早就诊儿童专科医院。家长应保持耐心,建立规律作息,通过运动消耗过剩精力,避免过度指责。约60%患儿症状会延续至青春期,早期规范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