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敏感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皮肤屏障受损、接触过敏原或患有某些皮肤病等因素有关。生理性敏感通常与外界刺激相关,病理性敏感则需关注潜在疾病。
1.皮肤屏障受损
皮肤表面的角质层和皮脂膜是保护屏障。过度清洁、频繁去角质或紫外线暴晒会破坏这层屏障,导致水分流失加快,外界刺激物更易侵入。此时皮肤可能出现干燥、泛红、灼热感,严重时甚至脱屑。日常需避免使用皂基类洁面产品,可选用含神经酰胺、透明质酸的修护乳霜,如复方尿素乳膏、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等。
2.接触过敏原
化妆品中的防腐剂(如苯氧乙醇)、香料(如丁香酚)以及染发剂中的对苯二胺是常见致敏成分。染烫发剂、劣质护肤品中的重金属也可能引发敏感反应,表现为突发性瘙痒、红斑或丘疹。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地奈德乳膏,口服氯雷他定片等抗组胺药物。
3.皮肤病因素
特应性皮炎患者因基因缺陷导致皮肤锁水能力差,常伴有剧烈瘙痒和苔藓样变。玫瑰痤疮患者的面部血管神经高反应性,遇冷热刺激易出现潮红。这类疾病需长期规范治疗,如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等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或口服盐酸多西环素片控制炎症。
日常建议选择无酒精、无香料的温和护肤品,避免冷热交替刺激。若敏感症状反复发作或伴随渗出、脓疱等表现,应及时到皮肤科进行斑贴试验、visia皮肤检测等检查,排除脂溢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等疾病,切勿自行长期使用激素类药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