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传播途径包括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等。此外,易感人群接触传染源、免疫力低下后也可能引发感染。
1.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初次感染后病毒可潜伏在人体神经节内,当免疫力下降时可能再次激活引发带状疱疹。感染后病毒通过呼吸道黏膜进入血液,引起皮肤和黏膜的疱疹样病变。患者常表现为发热、皮疹、瘙痒等症状,皮疹多呈向心性分布,从斑丘疹发展为水疱并结痂。治疗时可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乳膏、泛昔洛韦片、更昔洛韦胶囊等抗病毒药物。
2.易感人群接触传染源
未接种水痘疫苗或既往未感染过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儿童。与患者密切接触或处于同一密闭环境中,可能通过吸入含有病毒的飞沫或接触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导致感染。这类人群感染后可能出现典型水痘症状,需及时隔离并接种疫苗预防。
3.免疫力低下
免疫功能不全者,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有恶性肿瘤或艾滋病患者,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症状可能更严重,甚至引发肺炎、脑炎等并发症。此类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干扰素注射液等增强免疫力的药物,并联合抗病毒治疗。
若出现疑似水痘症状,应避免抓挠皮肤防止继发感染,并及时就医明确诊断。患者需隔离至所有疱疹结痂,接触者可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日常注意保持室内通风,加强个人卫生,避免与感染者共用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