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思想悲观、情绪不稳定是什么原因

胡茂荣 精神科 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思想悲观、情绪不稳定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抑郁症、焦虑症等疾病原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长期存在此类情绪问题可能与心理压力、神经递质紊乱或精神疾病相关,需结合具体表现判断诱因。

1.生理性原因

短期内情绪波动可能与生活压力、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因素有关。长期熬夜或高强度工作会导致神经功能紊乱,影响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分泌,出现情绪低落、易怒等症状。部分女性在经期前后因激素水平变化,也可能出现周期性情绪不稳定。此类情况通常通过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和心理疏导即可改善。

2.抑郁症

以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核心症状,常伴随自我否定、悲观厌世等认知障碍。发病与遗传因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减少密切相关,部分患者存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亢进。典型症状包括早醒、食欲改变、躯体疼痛等,确诊后需遵医嘱使用盐酸舍曲林片、米氮平片等抗抑郁药物,配合认知行为治疗。

3.焦虑症

以过度担忧、紧张不安为特征,可能出现心悸、手抖等自主神经症状。γ-氨基丁酸系统功能异常和杏仁核过度激活是其重要发病机制,患者常因灾难化思维陷入情绪漩涡。临床常用盐酸帕罗西汀片、劳拉西泮片、丁螺环酮片等药物调节神经递质,同时需进行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等行为干预。

若情绪问题持续两周以上且影响社会功能,建议到精神心理科进行专业评估。精神科医生会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等工具进行筛查,必要时进行脑电图或激素水平检测。治疗期间需保持规律复诊,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家属应给予充分情感支持并注意防范自伤风险。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