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踝骨折的后遗症可能包括创伤性关节炎、踝关节僵硬、慢性疼痛、踝关节不稳以及畸形愈合等。具体情况因人而异,需结合患者恢复程度和治疗效果综合判断。
1.创伤性关节炎
外踝骨折若累及关节面且复位不佳,可能导致关节面不平滑,活动时反复摩擦引发炎症。患者常出现关节肿胀、疼痛,尤其在负重或活动时加重,严重者可影响正常行走。
2.踝关节僵硬
骨折后长期固定或缺乏功能锻炼,可能导致周围韧带、肌腱等软组织粘连。表现为关节活动范围减小,例如背伸或跖屈受限,日常下蹲、上下楼梯等动作困难。
3.慢性疼痛
局部软组织损伤、神经末梢受压或骨折愈合不良可能引发长期疼痛。部分患者在天气变化、过度劳累时症状明显,甚至出现夜间静息痛,影响生活质量。
4.踝关节不稳
外踝骨折合并韧带损伤未完全修复时,可能削弱关节稳定性。患者易出现反复踝关节扭伤,伴随关节松动感,长此以往可能加速关节退变。
5.畸形愈合
骨折复位不良或固定不牢固可能导致骨骼错位愈合,形成骨性畸形。典型表现为外踝局部膨大、踝关节外观异常,可能继发步态改变或鞋履摩擦不适。
外踝骨折后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康复训练,定期复查评估愈合情况。若出现关节肿胀持续不消、活动受限或疼痛加重等现象,应及时就医,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是否存在后遗症,并针对性进行物理治疗或手术干预。早期科学干预有助于降低后遗症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