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穿孔的典型症状包括剧烈腹痛、恶心呕吐、腹膜刺激征、发热以及休克等,需要及时就医处理。该情况多由胃溃疡、外伤或肿瘤等因素导致胃壁全层破裂,胃内容物进入腹腔引发急性腹膜炎。
1.剧烈腹痛
胃穿孔发生时,胃酸及消化液突然漏入腹腔,刺激腹膜神经会产生刀割样剧痛。疼痛常始于上腹部,随着胃内容物扩散可蔓延至全腹,患者在深呼吸或体位变动时疼痛明显加重。
2.恶心呕吐
约60%患者会出现反射性呕吐,初期呕吐物为胃内食物残渣,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呕吐胆汁样液体。腹腔炎症刺激胃肠道可引起肠麻痹,导致呕吐物带有粪臭味。
3.腹膜刺激征
体格检查可见腹式呼吸减弱,腹部压痛最明显处多在剑突下,伴有反跳痛和肌紧张。因胃内容物沿右侧结肠旁沟下流,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右下腹压痛,需与阑尾炎鉴别。
4.发热
胃内容物进入腹腔后,化学性腹膜炎可能在6-8小时内发展为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体温可逐渐升高至38.5℃以上,伴有寒战、脉搏增快等全身炎症反应。
5.休克
重症患者因大量消化液刺激和细菌毒素吸收,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数据显示约15-20%胃穿孔患者会发展为感染性休克,多见于延迟就诊者。
胃穿孔属于外科急腹症,自行服用止痛药物可能掩盖病情。确诊需结合腹部立位X线检查膈下游离气体、腹部CT等影像学证据。治疗方案包括胃肠减压、静脉应用奥美拉唑注射液控制胃酸,以及头孢曲松钠等广谱抗生素抗感染,多数患者需急诊手术修补穿孔。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腹腔脓肿、脓毒症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