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感染初期可能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皮疹等症状,通常发生在感染后2-4周。这些症状与病毒进入体内引发的免疫反应有关,但也可能与其他病毒感染混淆,需结合流行病学史判断。
1、发热
HIV感染后病毒快速复制刺激免疫系统,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异常,出现持续1-2周的低热或高热,常伴有夜间盗汗。此时病毒载量较高,具有较强传染性,建议进行HIV抗原/抗体联合检测。
2、淋巴结肿大
约30%-50%的感染者会出现颈部、腋窝等部位淋巴结对称性肿大,直径多超过1厘米,触诊质地较硬但无压痛。这与病毒攻击CD4+T淋巴细胞引发的免疫系统激活有关,肿大可能持续数周至数月。
3、皮疹
在感染后2-3周可能出现红色斑丘疹,常见于面部、躯干部位,通常不伴瘙痒。这种病毒血症引起的皮肤表现具有自限性,但需注意与药物过敏、梅毒等疾病的皮疹鉴别。
若近期有高危接触史并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在窗口期后(暴露后14-21天)进行第四代HIV检测。确诊感染者应及时启动抗病毒治疗,遵医嘱使用比克恩丙诺片、拉米夫定多替拉韦片等整合酶抑制剂方案,早期规范治疗可使感染者寿命接近正常水平。日常需避免与他人发生体液交换,定期监测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