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炎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烧症状,但并非所有人都会出现。胃肠炎是否伴随发热主要与病因有关,感染性胃肠炎可能引起体温升高,而非感染性胃肠炎通常不伴随发热。
感染性胃肠炎多由病毒、细菌或寄生虫引起。例如沙门氏菌、诺如病毒等病原体侵入肠道后,人体免疫系统会释放炎性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这些物质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导致发热。此时体温多在37.8-38.5℃之间,且可能伴随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若为细菌性痢疾或霍乱弧菌感染,可能出现39℃以上的高热。
非感染性胃肠炎常见于食物过敏、药物刺激或应激反应。这类情况通常以恶心、呕吐、腹泻为主要表现,体温多维持在正常范围。但需注意严重脱水可能引发脱水热,这种情况下体温升高并非炎症反应,而是体液丢失过多导致散热功能障碍所致。
若出现持续高热(超过39℃)、血便或意识模糊等表现,提示可能存在严重感染或并发症,需立即就医。确诊感染类型需通过粪便常规、血培养等检查,治疗时需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等药物,细菌感染者可选用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日常应注意补充水分,保持清淡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