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嗝在中医中称为呃逆,多由胃气上逆动膈所致。其辨证论治需根据病因、症状特点分为不同证型,常见治疗方法包括温中散寒、清胃降火、疏肝理气等。具体需结合患者体质和伴随症状进行个体化治疗。
1、胃寒气逆
多因过食生冷或外感寒邪,导致胃中寒冷、气机不畅。患者常见呃声沉缓有力,遇寒加重,得热减轻,伴有脘腹冷痛。治疗以温中散寒、和胃降逆为主,可选用丁香散加减,或中成药如附子理中丸、良附丸等。
2、胃火上逆
常因嗜食辛辣肥甘或肝郁化火犯胃,表现为呃声洪亮、口臭烦渴、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滑数。治法宜清胃泻火,方用竹叶石膏汤加减,中成药可选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等。
3、肝气犯胃
情志不畅致肝郁气滞,横逆犯胃,症见呃逆连声、胸胁胀满、嗳气频繁。舌苔薄白,脉弦。治疗需疏肝解郁、和胃降逆,常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或选用逍遥丸、气滞胃痛颗粒等中成药。
4、脾胃虚弱
久病体虚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呃声低弱无力,面色苍白,食少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治宜补益脾胃、和中降逆,可用旋覆代赭汤加减,中成药如香砂六君丸、补中益气丸等。
5、胃阴不足
热病后期或久病耗伤胃阴,症见呃声短促、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治法需养阴生津、和胃止呃,方选益胃汤合橘皮竹茹汤加减,中成药可选养胃舒胶囊、阴虚胃痛颗粒等。
日常需注意饮食规律,避免生冷、辛辣刺激食物,保持情绪舒畅。若呃逆持续超过48小时或伴随呕吐、消瘦等症状,提示可能存在器质性疾病,应及时就医进行胃镜等检查,切勿自行长期服用止呃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