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高血压护理诊断及措施

江龙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高血压的护理诊断通常包括病情监测、用药管理、生活方式干预、心理支持以及并发症预防等。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以维持血压稳定并减少靶器官损害。

1、病情监测

每日定时测量血压并记录数值,建议选择晨起后、服药前及睡前三个时段。对于初诊或血压波动较大者,推荐使用经过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前需静坐5分钟并保持袖带与心脏平齐。若发现血压持续≥140/90mmHg或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2、用药管理

指导患者遵医嘱规律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厄贝沙坦片、氢氯噻嗪片等降压药物,强调不得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需特别观察利尿剂可能引发的低钾症状(如肌无力),钙通道阻滞剂导致的踝部水肿等不良反应。建议设置服药提醒装置,对记忆力减退的老年患者采用分药盒管理。

3、生活方式干预

制定每日钠盐摄入量小于5克的饮食计划,推荐DASH饮食模式(多摄入蔬菜、全谷物及低脂乳制品)。结合患者心肺功能制定运动方案,如每天30分钟快走或游泳等有氧运动,避免爆发性无氧运动。同步开展戒烟限酒指导,提供尼古丁替代疗法等专业支持。

4、心理支持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定期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对因疾病产生焦虑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指导冥想呼吸训练(4-7-8呼吸法)和渐进式肌肉放松技巧,建立病友互助小组增强社会支持,必要时联合心理科进行专业疏导。

5、并发症预防

每季度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和眼底检查,教导患者识别急性主动脉夹层特征性症状(撕裂样胸痛)。制定跌倒预防方案,包括浴室防滑处理、起立时"三部曲"(坐起-站立-移步)。对合并糖尿病患者强化血糖监测,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筛查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护理过程中需建立完整的健康档案,动态记录血压变化及干预效果。建议患者每1-3个月复诊,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和靶器官功能评估。突发血压急剧升高(≥180/120mmHg)伴靶器官损伤表现时,应立即启动急诊就医流程,转运途中保持患者半卧位并监测生命体征。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