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结核的症状主要包括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以及低热、盗汗等全身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畸形。骨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骨组织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常见于脊柱、关节等部位。
1、局部疼痛
骨结核早期症状以局部隐痛或钝痛为主,活动时可能加重。疼痛多由炎症刺激和骨质破坏引起,夜间休息时疼痛可能更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疼痛范围可能扩大,程度逐渐加剧。
2、肿胀
病变部位常出现软组织肿胀,皮肤温度可能升高。这是由于结核病灶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导致血管扩张、组织液渗出。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寒性脓肿,即无红肿热痛的局部包块。
3、活动受限
关节或脊柱受累时,患者会出现活动范围减少、僵硬感。骨质破坏导致关节结构异常,肌肉保护性痉挛以及疼痛共同限制活动功能,严重时可能完全丧失关节活动能力。
4、全身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午后低热(37.5-38℃)、夜间盗汗、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这些表现与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全身性免疫反应有关,体重下降是较常见的伴随症状。
5、畸形
晚期病例可能出现驼背、肢体缩短或关节畸形。椎体破坏可导致脊柱后凸畸形,关节破坏可能引发脱位或强直,这些结构改变通常不可逆。
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到感染科或骨科就诊,通过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结合结核菌素试验明确诊断。早期规范的抗结核治疗(如异烟肼、利福平等药物联用)结合支具固定或手术干预,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并降低致残风险。治疗期间需保证营养摄入和充分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