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的病因可能与阑尾管腔阻塞、细菌感染以及其他诱发因素有关。该病起病急骤,若未及时处理可能引发穿孔等并发症,需尽早就医。
1、阑尾管腔阻塞
这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病因。粪石、淋巴滤泡增生、异物或肿瘤等因素可能导致管腔狭窄或完全堵塞。阻塞后,阑尾黏膜分泌的黏液无法排出,导致腔内压力升高,阻碍血液循环,进而引发组织缺血、坏死和细菌感染。患者常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治疗上需尽早手术切除阑尾,同时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呋辛、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2、细菌感染
阑尾发生阻塞后,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埃希菌)和厌氧菌可能侵入黏膜层引发感染。感染可导致阑尾壁充血水肿,严重时形成化脓性或坏疽性病变。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白细胞升高等全身炎症反应。此时需静脉输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曲松联合甲硝唑,并积极准备阑尾切除术。
3、其他诱发因素
长期高脂低纤维饮食可能减弱肠道蠕动,增加粪石形成风险。胃肠道功能紊乱、寄生虫感染或肠道肿瘤等疾病也可能间接诱发阑尾炎症。对于这类患者,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需通过血常规、超声或CT检查明确阑尾病变程度,必要时行腹腔镜微创手术。
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暴饮暴食,饭后不宜立即剧烈运动。若出现持续右下腹压痛、反跳痛或腹肌紧张等典型体征,提示可能发生阑尾穿孔,需立即就医。确诊后根据病情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方案,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