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月经时有黏黏的东西可能是正常的生理性表现,也可能与宫颈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原因有关。若分泌物无异味且无其他不适,通常属于正常现象;若伴有异味、瘙痒或腹痛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生理性原因
月经期间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血液与宫颈黏液混合,可能形成黏稠的分泌物。这种黏液通常呈透明或淡红色,无明显异味,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建议注意外阴清洁,勤换卫生巾即可。
2、宫颈炎
若存在宫颈炎症,炎性刺激会导致宫颈腺体分泌大量黏液,与经血混合后可能出现黏稠分泌物。此类情况常伴有分泌物异味、外阴瘙痒或同房后出血等症状。一般可以遵医嘱使用保妇康栓、消糜栓、抗宫炎片等药物控制炎症,同时需避免经期同房。
3、子宫内膜异位症
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可能刺激盆腔,导致经血黏稠度增加,分泌物中可能混有膜样组织。患者常伴有严重痛经、经期延长等症状。通常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孕三烯酮胶囊、达那唑胶囊等药物调节激素,疼痛明显时可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
若黏稠分泌物持续存在或伴有发热、剧烈腹痛等症状,需警惕盆腔炎、子宫肌瘤等疾病可能。建议及时进行妇科检查、超声或分泌物培养,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日常生活中应避免过度清洗阴道,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内裤,月经期间每2-3小时更换卫生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