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草作为药食两用的植物,在中医和营养学中具有多重功效作用。其作为中药的功效主要包括清热解毒、利尿消肿、通便润肠等;作为食材的营养作用涵盖辅助降血压、补充营养等。
1、清热解毒
苜蓿草性凉味苦,中医认为其具有清热泻火的功效,可通过促进体内热毒代谢缓解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实热证症状。现代研究表明其含有的黄酮类物质可能参与调节炎症反应。
2、利尿消肿
该植物富含钾元素及皂苷成分,能增加肾脏血流量促进尿液生成,有助于缓解水肿症状。临床上常与车前草等利尿药材配伍使用,改善小便不利等问题。
3、通便润肠
含有的膳食纤维可吸收水分膨胀,刺激肠道蠕动加速排便。其含有的天然植物胶质能在肠道形成保护膜,对肠燥便秘患者尤为适宜,但腹泻者应慎用。
4、辅助降血压
丰富的γ-氨基丁酸成分具有扩张血管作用,配合高钾低钠的矿物质比例,能帮助调节血管张力。需注意不能替代降压药物,仅作为饮食调理手段。
5、补充营养
嫩茎叶含有优质植物蛋白、维生素K及B族维生素,其中维生素K含量尤为突出,每100克鲜品可达500微克以上,有助于凝血功能维持和骨骼健康。
苜蓿草既可凉拌食用,也可晒干后入药。但因其含有皂苷和植物碱成分,脾胃虚寒者不宜过量食用。作为中药材使用时,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合理配伍,避免与抗凝药物同时使用。出现严重水肿或持续性便秘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