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发红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泌尿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等因素有关。若排除饮食或药物影响后仍有此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原因。
1、生理性原因
食用红心火龙果、甜菜等含红色色素的食物后,其中的色素可能无法被完全代谢,随尿液排出时可导致暂时性发红。服用利福平、氨基比林等药物时,药物代谢产物也可能使尿液呈现红色。此类情况通常无其他不适症状,停止摄入相关食物或药物后尿液颜色可逐渐恢复正常。
2、泌尿系统疾病
泌尿系统结石、感染或肿瘤可能导致血尿,使尿液呈现红色或洗肉水样。例如,膀胱结石可能划伤黏膜引起出血,患者可能伴有排尿疼痛、尿频等症状。此类情况需进行尿常规、超声等检查,可遵医嘱使用排石颗粒、坦索罗辛胶囊、头孢克肟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需手术取石。
3、全身性疾病
溶血性贫血、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等疾病可能导致血红蛋白或肌红蛋白释放入血,经肾脏滤过后随尿液排出,使尿液呈现红色或酱油色。此类患者可能伴随乏力、肌肉疼痛等症状,需通过血液检查明确诊断,并遵医嘱使用醋酸泼尼松片、碳酸氢钠片、辅酶Q10胶囊等药物治疗原发病。
若尿液发红持续存在或伴随尿痛、腰痛、发热等症状,建议及时到泌尿外科就诊,完善尿常规、泌尿系超声等检查。日常生活中需保持充足饮水,避免憋尿,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变化,切勿自行滥用药物掩盖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