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什么叫非萎缩性胃炎

胡佳 中医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非萎缩性胃炎是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或药物刺激等因素引发。该病主要表现为胃黏膜红肿、糜烂,但未出现腺体萎缩或肠上皮化生生等病变。其特点包括病程较长、症状反复等。

非萎缩性胃炎属于慢性胃炎分型中的浅表性胃炎阶段,胃镜下可见黏膜红斑、水肿,组织学显示淋巴细胞浸润但腺体结构完整。与萎缩性胃炎相比,该病未出现胃底腺体数量减少或腺体形态改变,属于可逆性病变。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主要致病因素,该菌会破坏胃黏膜屏障。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酗酒、辛辣饮食等物理化学刺激也是重要诱因。部分患者与胆汁反流、自身免疫等因素相关。

多数患者表现为上腹隐痛、餐后饱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部分伴随反酸、恶心。约20%-30%患者无明显临床表现,仅在胃镜检查时发现。主要依赖胃镜及活检病理检查,胃镜下可见黏膜充血水肿或点状出血。碳13/14呼气试验可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血常规检查可排除贫血等并发症。

日常需注意规律饮食,避免过冷过热、辛辣刺激食物。建议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若出现持续腹痛、黑便或体重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复查胃镜排除病情进展。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调整用药方案。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