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膀胱通常是由于控制膀胱的神经系统出现异常导致的排尿功能障碍。常见原因包括先天性神经系统畸形、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症、糖尿病神经病变等,需通过详细检查明确病因。
1.先天性神经系统畸形
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等先天畸形可能造成支配膀胱的神经发育异常,儿童期即可出现遗尿、反复尿路感染等症状。此类患者需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解剖结构异常程度,部分病例需手术修复畸形并配合清洁间歇导尿。
2.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可能破坏膀胱与大脑之间的神经传导通路,导致膀胱逼尿肌和括约肌协调功能异常。患者可能出现尿潴留或尿失禁,严重时可引发肾积水。
3.多发性硬化症
该疾病引起的神经脱髓鞘病变可能影响膀胱控制中枢,导致逼尿肌过度活跃或收缩无力。患者常伴有尿频、尿急等症状,部分人可能出现残余尿量增多。治疗除使用巴氯芬片、加巴喷丁胶囊等调节神经功能外,还可配合间歇导尿改善排尿。
4.糖尿病神经病变
长期高血糖状态可能损伤支配膀胱的自主神经,导致膀胱感觉减退和收缩功能障碍。。
出现排尿异常症状时应尽早就诊泌尿外科或神经内科,通过尿常规、膀胱超声检查、MRI等检查明确诊断。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制定个性化方案,包括行为训练、药物治疗、导尿及手术干预等。日常需注意记录排尿日记,定期复查泌尿系统功能,预防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