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瘘是一种动脉和静脉之间出现异常连接的血管疾病。正常情况下,动脉血液需经过毛细血管网进入静脉,但动静脉瘘会导致血液直接由动脉流入静脉,形成异常血流通道。这种病变可能是先天发育异常或后天外伤、手术、感染等因素引起。
动静脉瘘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类型。先天性动静脉瘘通常在出生时即存在,可能与胚胎期血管发育异常有关;后天性动静脉瘘多由外伤、手术损伤或长期血液透析治疗等人为因素造成。常见发生部位包括四肢、颈部和内脏器官。典型症状表现为局部血管迂曲扩张、皮温升高,触摸时可感受到震颤,听诊可闻及血管杂音。长期存在的动静脉瘘可能导致心脏负荷增加,严重时引发心力衰竭。
若发现局部异常搏动性包块或伴有肢体肿胀、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到血管外科就诊。医生通过超声检查、CT血管成像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治疗方式需根据瘘管位置和严重程度选择,包括手术切除瘘管、介入栓塞或覆膜支架置入等。日常需避免对病变部位施加外力,规律监测心功能,血液透析患者需注意保持造瘘侧肢体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