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可能是由环境因素、病毒感染、免疫力下降等原因引起的。这些原因相互作用,导致上呼吸道出现炎症反应,引发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
1.环境因素
季节交替时的温度骤变、空气干燥或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都会增加感冒风险。寒冷刺激可使鼻黏膜血管收缩,降低局部抵抗力;干燥空气易使呼吸道黏膜脱水,削弱纤毛清除功能;密闭空间则利于病毒传播。建议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湿度维持在40%-60%,在流感高发季节减少聚集性活动,外出时做好防护措施。
2.病毒感染
感冒最常见的病因是病毒感染,如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等。这些病毒通过飞沫传播或接触被污染的物品进入人体,侵袭上呼吸道黏膜,引发局部炎症反应。病毒复制过程中会释放炎症介质,刺激黏膜分泌增多,导致打喷嚏、流涕等典型症状。针对病毒感染,一般可遵医嘱使用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扎那米韦吸入粉雾剂、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病毒药物.
3.免疫力下降
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或营养不良等因素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当免疫系统防御能力减弱时,呼吸道黏膜的屏障作用下降,病毒更容易突破防御引发感染。此时患者除呼吸道症状外,常伴有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性表现。
若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或症状超过10天未缓解,需及时就医排查是否继发细菌感染或出现肺炎等并发症。日常可通过规律作息、适度锻炼和接种流感疫苗等方式增强体质,降低患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