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是一种通过手术在颈部气管前壁建立通道的外科操作,主要用于解除呼吸道梗阻、维持通气功能或辅助长期机械通气。该手术通常在紧急或慢性呼吸障碍情况下实施,需由专业医生评估后进行。
气管切开适用于多种原因导致的严重呼吸道阻塞,如喉头水肿、喉部肿瘤、异物阻塞等。此外,长期昏迷需机械通气、神经肌肉疾病影响呼吸功能或严重面部创伤无法经口插管时也可能需要该手术。医生会根据患者呼吸困难程度、病因及预期治疗周期综合判断。
手术通常在局部或全身麻醉下进行。医生在颈前正中部位切开皮肤,分离皮下组织暴露气管,于第2-4气管软骨环处切开形成造口,插入气管套管并固定。术后需立即确认套管通畅,并连接吸氧或呼吸机设备。保持套管通畅是关键,需定期吸痰、清洁内套管。气道湿化可通过雾化或湿纱布覆盖实现,防止分泌物结痂。切口周围皮肤每日消毒,观察有无红肿、渗液。进食时注意防止误吸,必要时采用鼻饲营养支持。
早期可能发生切口出血、皮下气肿或纵隔气肿。术后感染、气管食管瘘、气管狭窄等属于中晚期风险。套管移位或堵塞可能引发急性窒息,需紧急处理。长期带管者还可能出现气管黏膜损伤、肉芽组织增生等问题。
进行气管切开后需严格遵循医嘱护理,定期复查调整套管型号。若出现呼吸急促、套管脱出或持续出血,应立即就医。术后语言交流可能受限,可通过写字板等辅助工具沟通,同时进行呼吸功能锻炼以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