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母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肾脏恶性肿瘤,医学上又称为Wilms瘤。该肿瘤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主要起源于未成熟的肾脏胚胎细胞,典型症状包括腹部肿块、腹痛、血尿等,部分患儿可能伴随发热或高血压。
肾母细胞瘤是儿童期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约占儿童肾脏肿瘤的90%以上。肿瘤通常单侧发生,约5-10%为双侧发病。其发生与WT1.WT2等基因突变相关,部分患儿可能合并先天性畸形如虹膜缺如、泌尿生殖系统异常等。病理特征表现为原始肾胚基细胞异常增殖,形成由胚芽、间质、上皮三种成分构成的肿瘤组织。约75%患儿以腹部无痛性肿块为首发症状,肿块质地坚硬且表面光滑。约20%患儿出现血尿,多为镜下血尿,肉眼血尿较少见。其他症状包括腹痛(肿瘤破裂或出血时)、发热、高血压(肾素分泌过多导致)。晚期可能出现转移症状如咳嗽(肺转移)、骨痛(骨转移)等。
超声检查可发现肾脏实性占位,CT或MRI能明确肿瘤大小及侵犯范围。治疗采用手术切除联合放疗化疗的综合方案,常用化疗药物包括放线菌素D、长春新碱、阿霉素等。根据儿童肿瘤协作组分期,I-II期患儿5年生存率可达85-90%,但伴有间变型或转移者预后较差。
若发现儿童腹部异常膨隆或触及包块,应及时到儿童专科医院就诊。确诊后需在儿科肿瘤多学科团队指导下规范治疗,定期复查腹部超声检查监测复发。治疗期间需注意化疗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肝肾毒性等不良反应,并加强营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