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的禁忌通常包括皮肤感染、凝血功能异常、特殊人群禁忌、过度疲劳或饥饿等。针灸治疗需根据个体情况谨慎选择,避免操作不当引发风险。
1.皮肤感染
针灸需要刺入皮肤,若局部存在破损、溃疡或感染,操作可能加重炎症或导致病原体扩散。例如,皮肤表面有疖或疱疹时,应避开病变区域进行针刺,必要时需待皮肤愈合后再行治疗。
2.凝血功能异常
患有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或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人群,针刺可能导致出血不止或皮下血肿。此类患者需提前告知医生自身情况,评估是否适合针灸治疗。
3.特殊人群禁忌
孕妇需避免针刺合谷、三阴交等可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以免诱发流产或早产。此外,婴幼儿囟门未闭合时,头部穴位也应慎用针灸刺激。
4.过度疲劳或饥饿
患者处于极度疲劳、饥饿或虚弱状态时,针灸可能引发晕针反应,表现为头晕、冷汗甚至昏厥。建议治疗前适当进食并保持体力充沛,以降低不良反应风险。
针灸属于侵入性操作,需由具备资质的医师在规范医疗场所实施。治疗前应如实告知医生自身健康状况、用药史及过敏史。若在针灸过程中出现异常疼痛、出血或其他不适,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