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是女性排卵后由卵泡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转化形成的临时性内分泌结构,主要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在维持妊娠和月经周期中起重要作用。其形成、功能及常见问题与女性生殖健康密切相关。
1、形成与结构
排卵后卵泡壁塌陷,残留的卵泡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在黄体生成素作用下分化增大,形成富含毛细血管的黄体组织。妊娠情况下黄体可存在3-4个月形成妊娠黄体,未受孕时则退化为月经黄体,持续约14天。
2、生理功能
黄体分泌的孕激素促使子宫内膜进入分泌期,为受精卵着床提供营养支持。孕激素还可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维持早期妊娠状态。雌激素协同孕激素调节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形成月经周期正负反馈机制。
3、常见问题
黄体功能不全可能导致孕激素分泌不足,引发月经周期缩短、经前出血或不孕。剧烈运动或性生活可能诱发黄体破裂,表现为突发下腹痛伴肛门坠胀感,严重者可出现腹腔内出血和休克,需紧急医疗干预。
建议育龄女性关注月经周期规律性,备孕期间可通过基础体温测定或孕酮检测评估黄体功能。若出现异常腹痛、持续阴道流血或不规则出血,应及时进行超声检查及血HCG检测,排除病理性妊娠或黄体破裂风险,所有诊疗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