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可能是高血压、心脏疾病、代谢异常、年龄因素等原因引起的,通常可通过药物、电复律及手术等方式治疗。具体原因和治疗方法需根据患者病情由医生评估决定。
一、房颤的常见原因
1、高血压
长期血压升高会导致心房扩大和纤维化,影响心脏电活动稳定性,从而诱发房颤。患者可能伴随头晕、心悸等症状,需通过动态血压监测明确诊断。
2、心脏疾病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病等心脏结构异常可扰乱心房正常收缩,增加房颤风险。这类患者常出现胸痛、呼吸困难,需进行心脏超声等检查。
3、代谢异常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会干扰心肌细胞离子通道功能,引发异常电信号传导。甲亢性房颤患者可能有手抖、消瘦等表现,需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
二、房颤的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常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抗凝药(如华法林)控制心率和预防血栓,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对于阵发性房颤,普罗帕酮等抗心律失常药可帮助维持窦性心律。
2、电复律治疗
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急性房颤,通过电击使心脏恢复正常节律,通常在心电监护下进行。
3、导管消融术
通过射频能量消除肺静脉异常放电病灶,适用于药物控制不佳的持续性房颤,术后需随访心电图。
房颤患者需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功能,避免过度饮酒、咖啡因摄入。若出现心悸加重或晕厥,应立即就诊。治疗方案需由心血管专科医生根据患者血栓风险评分(如CHA2DS2-VASc)制定,切勿自行调整抗凝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