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热栓是一种通过直肠给药的退热药物剂型,通常用于儿童或无法口服药物的人群。其主要成分为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具有解热镇痛的作用,适用于感冒、感染等引起的发热症状。
1、成分
退热栓的主要有效成分通常是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减少中枢神经系统内前列腺素的生成,从而降低体温并缓解疼痛。布洛芬则通过抑制环氧化酶,阻断炎症介质的产生,起到退热、抗炎及镇痛的效果。
2、作用机制
退热栓经直肠黏膜吸收后直接进入血液循环,避免了药物在胃肠道被分解或肝脏的首过效应,因此起效较快。这种给药方式尤其适合呕吐、吞咽困难或意识不清的患者,能够快速降低体温并维持较长时间的药效。
3、适用人群及方法
退热栓主要用于婴幼儿、儿童或无法口服药物的患者。使用时需清洁肛门,将栓剂尖端缓慢推入直肠约2-3厘米,并保持体位避免滑出。给药后需观察体温变化,通常间隔4-6小时可重复使用,但24小时内不宜超过推荐次数。
使用退热栓前应明确发热原因,避免掩盖病情。对成分过敏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用药期间需多饮水,若发热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皮疹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储存时应置于阴凉处,防止栓剂软化变形影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