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巴雷特食管是什么

胡佳 中医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巴雷特食管是一种食管下段黏膜发生病理改变的疾病,通常与长期胃食管反流有关。该病的主要特征是正常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替代,属于癌前病变的一种,可能增加食管腺癌的发生风险。

巴雷特食管的发生主要与胃酸、胆汁等反流物质长期刺激食管黏膜有关。当胃内容物反复反流至食管,黏膜在慢性炎症刺激下发生适应性改变,逐渐被更耐酸的柱状上皮取代。此外,肥胖、吸烟、年龄增长等因素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患者常表现为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等胃食管反流症状,部分可能出现吞咽困难或出血。

诊断巴雷特食管主要依靠胃镜检查及组织活检。内镜下可见食管下段黏膜呈橘红色或天鹅绒样改变,与周围正常黏膜界限清晰。活检病理检查若发现杯状细胞等肠化生证据即可确诊。治疗方面,需控制胃酸分泌以减轻反流,常用药物包括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若存在重度异型增生或早期癌变,可考虑内镜下射频消融或黏膜切除术。

日常需注意调整饮食习惯,避免高脂、辛辣食物,减少咖啡因及酒精摄入。建议患者保持体重、抬高床头睡眠,并遵医嘱定期复查胃镜,以便早期发现病变进展。若出现症状加重或疑似并发症,应及时就医评估治疗。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