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便可能与生理性原因有关,也可能是痔疮、肛裂、肠道炎症性疾病或肠道肿瘤等病理性因素所致,建议及时就诊明确病因。日常需注意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保持规律作息。
生理性原因导致的血便常见于食用红心火龙果、甜菜根等红色食物,这些食物中的天然色素未被完全代谢,可能导致粪便呈现红色。此类情况一般不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停止食用后即可恢复正常。
痔疮患者排便时,扩张的痔静脉可能因摩擦破裂而出血,血液通常呈鲜红色,附着于粪便表面或便后滴血。患者可伴有肛门疼痛、瘙痒等症状,一般可遵医嘱使用复方角菜酸酯栓、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或口服地奥司明片等药物缓解症状。肛裂引起的血便常由便秘或腹泻导致肛管皮肤撕裂引起,表现为便后少量鲜红色出血,伴有剧烈疼痛。日常需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使用硝酸甘油软膏促进裂口愈合。
若血便颜色暗红或呈黑色,可能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肠道炎症性疾病有关。炎症反复刺激可导致肠道黏膜糜烂出血,患者常伴有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通常需遵医嘱服用美沙拉秦肠溶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或醋酸泼尼松片等药物控制病情。肠道肿瘤引起的血便多为持续性或间歇性出血,血液常与粪便混合,可能伴有消瘦、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需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并配合放化疗等综合治疗。
排除饮食因素后,若反复出现血便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建议及时到消化内科或肛肠外科就诊,进行粪便隐血试验、肠镜等检查。日常生活中需避免久坐久站,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持肛门清洁。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更换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