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脂腺囊肿感染后,通常会出现局部红肿热痛、波动性疼痛、皮肤破溃伴分泌物、发热等全身症状以及皮下硬块或脓肿形成等症状。具体表现可能因感染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
1、局部红肿热痛
感染初期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导致充血,炎性物质刺激神经末梢,皮肤表面可观察到直径2-5cm的红色斑块,触诊有灼热感,可能伴随搏动性疼痛。部分患者在按压时疼痛评分可达4-6分(视觉模拟评分法)。
2、波动性疼痛加重
随着感染进展,囊肿内压力增高至20-30mmHg,疼痛呈现持续加重趋势,夜间可能影响睡眠。化脓阶段可见囊肿体积增大30%-50%,表面皮肤发亮变薄。
3、皮肤破溃伴分泌物
约35%-45%的感染病例会出现自发破溃,排出黄白色脓性分泌物,含有坏死细胞和细菌(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未及时处理者可能形成慢性窦道,渗出液培养阳性率可达70%以上。
4、发热等全身症状
严重感染时体温可升至38.5℃以上,血液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1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超过75%。婴幼儿或免疫力低下患者可能出现寒战、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
5、皮下硬块或脓肿形成
感染持续1-2周后,约20%患者会在囊肿周围形成质地坚硬的炎性包块,超声检查可见直径1-3cm的不规则液性暗区,穿刺可抽出2-5ml脓液。
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到普外科或皮肤科就诊,通过超声检查明确感染范围。避免自行挤压或切开排脓,以免导致感染扩散。临床数据显示,规范治疗的治愈率可达90%以上,而自行处理者继发蜂窝织炎的风险增加3-5倍。治疗期间需保持患处清洁,遵医嘱进行抗感染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