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石是痛风患者体内尿酸钠结晶沉积在软组织形成的慢性结节。其形成主要与长期高尿酸血症控制不佳有关,典型特征包括局部硬结、关节畸形及活动受限等。
1、尿酸沉积形成
长期高尿酸血症会导致血中过饱和的尿酸钠析出结晶,这些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软骨、肌腱等部位,逐渐被单核巨噬细胞包裹形成结节。随着病程延长,沉积物可呈白垩样改变。
2、常见发生部位
约50%-70%发生在第一跖趾关节,其次是足背、踝关节、手指关节等承重或易受摩擦部位。耳廓也是典型部位,因该处温度较低更易析出结晶。
3、治疗方法
急性期可用秋水仙碱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控制炎症。慢性期需长期服用非布司他片、苯溴马隆片等降尿酸药物,将血尿酸控制在300μmol/L以下。体积超过1.5cm或影响功能的痛风石可考虑手术切除。
4、预防措施
每日饮水量应达2000ml以上,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肥胖者需将BMI控制在24kg/m²以下。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可有效减少复发。
痛风石患者应避免关节外伤,穿着宽松鞋袜。若发现结节突然增大、破溃或合并感染,应及时到风湿免疫科就诊。规范治疗可使80%患者的痛风石逐渐缩小,早期干预能有效防止关节不可逆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