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消化道出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怎么治疗

胡佳 中医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消化道出血可能由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病变、消化道肿瘤等原因引起,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治疗。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

1、消化性溃疡

长期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可能导致胃或十二指肠黏膜损伤,形成溃疡并出血。患者常伴有上腹痛、反酸等症状。一般可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片、胶体果胶铋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等药物抑制胃酸、保护黏膜及根除幽门螺杆菌。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肝硬化导致门静脉高压时,可能引起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此类出血常较凶险,需紧急处理。治疗时可静脉注射注射用生长抑素降低门脉压力,并配合使用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抑制胃酸分泌。

3、急性胃黏膜病变

大量饮酒、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等非甾体抗炎药可能损伤胃黏膜屏障,导致急性糜烂出血。患者需立即停用相关药物,并遵医嘱使用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硫糖铝混悬凝胶等药物治疗。

4、消化道肿瘤

胃癌、结肠癌等恶性肿瘤侵蚀血管时可能引起出血。除止血治疗外,需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并配合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止血阶段可使用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等药物。

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案需根据出血部位、病因及严重程度制定。患者发病后需立即禁食,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生命体征。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循医嘱,内镜或介入治疗应在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反复出血或大量出血者应及时考虑手术治疗,术后需定期复查胃镜、肠镜等评估恢复情况。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