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是覆盖在子宫腔内壁的一层组织,主要由腺体和间质细胞构成。它在女性生殖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厚度和形态会随月经周期发生规律性变化。
子宫内膜可分为功能层和基底层两部分。功能层在月经周期中经历增殖、分泌和脱落阶段,月经期脱落后通过阴道排出形成经血。基底层始终保持活性,在月经结束后再生修复形成新的功能层。这种周期性变化主要由雌激素和孕激素调控,雌激素促进内膜增生,孕激素则促使腺体分泌营养液。
在生殖功能方面,子宫内膜为受精卵着床提供必要条件。排卵后内膜厚度达到8-14mm,腺体分泌糖原等营养物质,同时血管增生形成丰富的血供。若未受孕,黄体退化导致激素水平下降,内膜血管收缩引发组织坏死脱落。若成功受孕,胚胎分泌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会维持黄体功能,使内膜继续增厚形成蜕膜组织。
当出现异常子宫出血、痛经或不孕等情况时,可能提示子宫内膜相关疾病。临床常用超声检查测量内膜厚度,宫腔镜可直接观察内膜形态,必要时进行诊断性刮宫获取病理标本。建议女性关注月经周期变化,若出现经量异常、经期延长或同房后出血等症状,应及时到妇科就诊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