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的消化性溃疡,主要与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损伤等因素有关。其发生与胃酸侵蚀、黏膜防御能力下降等机制相关,属于消化系统常见疾病。
1、常见病因
胃酸分泌过多会破坏十二指肠黏膜屏障,导致溃疡形成。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刺激胃酸分泌并引发炎症反应,是重要致病因素。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会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削弱黏膜修复能力。此外,吸烟、酗酒、精神压力等因素也可能诱发疾病。
2、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表现为中上腹饥饿痛或夜间痛,进食后常能缓解,呈现周期性发作特点。部分患者伴有反酸、嗳气、恶心等消化道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呕血、黑便等上消化道出血表现,或突发剧烈腹痛提示溃疡穿孔。
3、并发症风险
溃疡持续进展可能并发消化道出血,表现为便血或呕血。深大溃疡穿透肠壁可引起急性穿孔,导致弥漫性腹膜炎。反复发作的溃疡愈合过程中可能形成瘢痕,造成十二指肠球部变形或狭窄,引发幽门梗阻。
该病确诊需结合胃镜检查及幽门螺杆菌检测。治疗主要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抑制胃酸,配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抗生素根除幽门螺杆菌。日常需注意规律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严格遵医嘱规范用药治疗周期,定期复查评估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