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病)是一种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本质是气道和肺组织对有害颗粒或气体产生的慢性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且病情呈进行性发展。
1、定义与特征
慢阻肺病是支气管和肺泡结构异常导致的不可逆性气流受限,这种阻塞通常与长期吸烟或暴露于有害气体相关。其特征性改变包括气道壁增厚、黏液分泌增多以及肺泡弹性减弱,这些病理变化共同导致了呼气时气体潴留。
2、主要病因
吸烟是首要危险因素,烟草烟雾中的化学物质会破坏气道纤毛功能。职业性粉尘接触(如煤矿、纺织业)和生物燃料烟雾暴露也是常见诱因。部分患者与遗传性α1-抗胰蛋白酶缺乏有关。
3、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包括晨起咳嗽伴白色黏液痰,活动后气促进行性加重。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体重下降、呼吸肌疲劳,严重者在静息状态下也会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引发肺源性心脏病。
4、诊断方法
肺功能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通过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可评估气流受限程度。胸部CT能显示肺气肿改变,血气分析可判断是否存在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
5、治疗原则
以支气管扩张剂(如噻托溴铵、沙美特罗)为核心治疗药物,急性加重期需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氧疗适用于血氧饱和度低于88%的患者,肺康复训练可改善运动耐力。极重度患者可能需进行肺减容手术。
该病需要长期规范化管理,患者应严格戒烟并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建议定期监测肺功能,出现痰量增多或痰液变黄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冬季注意保暖,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有助于减少急性发作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