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炎的发生可能与细菌感染、性传播疾病、尿道损伤或刺激、免疫力低下以及不良卫生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是尿道炎最常见的病因,其中大肠杆菌是主要致病菌。细菌可通过尿道口逆行进入尿道,引发局部炎症反应。患者可能出现尿道灼热感、排尿疼痛等症状。治疗时一般需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胶囊等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2、性传播疾病
淋球菌、沙眼衣原体等性传播病原体可通过性接触感染尿道。这类病原体具有较强传染性,可能伴随尿道分泌物增多、生殖器瘙痒等症状。确诊后需遵医嘱使用阿奇霉素分散片、盐酸多西环素片等药物治疗,同时性伴侣需同步检查治疗。
3、尿道损伤或刺激
导尿操作、尿道结石摩擦或接触化学洗剂可能导致尿道黏膜受损。机械性刺激会破坏尿道黏膜屏障功能,增加细菌定植风险。治疗需去除刺激因素,并遵医嘱使用头孢地尼胶囊等预防继发感染,同时可配合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缓解症状。
4、免疫力低下
糖尿病、HIV感染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尿道局部防御能力下降,易发生条件致病菌感染。此类患者除尿路症状外,可能伴有全身乏力、反复发热等表现。治疗需在控制基础疾病的同时,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5、不良卫生习惯
憋尿、饮水不足或会阴部清洁不当,可能导致尿道口细菌滋生。女性因尿道短直更易发生上行感染。日常应注意每日清洁外阴、勤换内裤,性行为前后做好清洁,月经期及时更换卫生用品。
若出现尿道炎症状,建议及时进行尿常规、尿培养及病原体检测。治疗期间需遵医嘱足疗程用药,避免擅自停药导致病情反复。日常需保持每日1500-2000ml饮水量,避免辛辣刺激饮食,穿着透气棉质内衣,有助于促进恢复和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