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裂孔疝是指腹腔内的脏器通过膈肌的食管裂孔突入胸腔的一种疾病。其发生与膈肌食管裂孔松弛、腹腔压力增高等因素有关,多表现为反酸、胸痛等症状。
1、病因
食管裂孔疝的病因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因素。先天性因素主要为膈肌食管裂孔发育异常,导致周围组织薄弱;后天性因素如年龄增长、肥胖、妊娠等导致腹腔压力增高,长期腹压升高使胃等脏器被推入胸腔。
2、症状
典型症状为胃食管反流,表现为反酸、烧心,尤其在平躺或弯腰时加重。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胸骨后疼痛,与心脏疾病症状相似。若疝入的胃组织发生扭转或嵌顿,可引发消化道出血、吞咽困难或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
3、诊断方法
胃镜检查可直接观察食管裂孔处是否存在胃黏膜疝入胸腔。X线钡餐造影可显示胃底位置异常及反流现象。食管测压和pH监测有助于评估食管运动功能及酸暴露程度,辅助鉴别其他食管疾病。
4、治疗措施
轻度患者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改善,如少食多餐、避免饱餐后平卧。药物治疗以抑制胃酸为主,常用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严重病例或发生并发症时需行腹腔镜疝修补术,将胃复位并加固食管裂孔。
5、预防建议
控制体重、避免长期便秘或咳嗽等增加腹压的行为。饮食宜清淡,减少辛辣、油腻食物摄入,戒烟限酒有助于降低反流风险。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胃镜,监测有无复发。
若出现持续胸痛、呕吐或吞咽障碍,应及时就诊明确是否存在疝嵌顿。日常症状反复者应遵医嘱规范用药,避免擅自调整剂量或停药导致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