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以情绪剧烈波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患者会交替出现躁狂或轻躁狂发作与抑郁发作。该疾病可能与遗传、神经递质异常及环境刺激等因素有关,需通过专业治疗进行干预。
1、躁狂或轻躁狂发作
患者在躁狂期可能出现情绪异常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等症状,例如过度自信、睡眠需求减少、冲动消费等。轻躁狂发作时症状相对较轻,但仍会影响正常生活。这种状态通常持续数天至数周,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严重躁狂。
2、抑郁发作
抑郁期表现为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下降,常伴有自我否定、食欲改变或自杀倾向。患者可能出现早醒、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症状,这种抑郁状态与单相抑郁症相似,但发作频率更高且伴随躁狂史。
3、病因与诱发因素
研究表明该病与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功能紊乱相关,约60%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生活应激事件如失业、亲人离世可能触发首次发作,青春期和青壮年是高发年龄段。酒精滥用、咖啡因摄入过量等也可能加重病情波动。
患者需定期到精神科复诊调整用药方案,常用药物包括碳酸锂、喹硫平、拉莫三嗪等心境稳定剂。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可帮助识别情绪波动规律,家庭支持对预防复发至关重要。发病期间应避免驾驶、高空作业等危险活动,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稳定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