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主要定植于人体胃黏膜表面,与多种胃部疾病密切相关。其感染可能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甚至增加胃癌风险。
幽门螺杆菌具有独特的螺旋形结构,能产生尿素酶分解尿素生成氨,中和胃酸形成保护性微环境。其鞭毛结构有助于穿透胃黏膜层,在强酸环境中生存。主要通过口-口或粪-口途径传播,家庭成员共用餐具、不洁饮食是主要感染方式。该菌在牙菌斑中可存活,接吻等密切接触行为可能造成传播。细菌产生的空泡毒素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会损伤胃黏膜屏障,引发局部炎症反应。长期感染可导致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生等癌前病变。
临床常用尿素呼气试验、粪便抗原检测进行无创筛查。胃镜检查时可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或组织病理检查确诊。
标准方案为质子泵抑制剂联合抗生素的三联或四联疗法,常用药物包括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和铋剂等,需遵医嘱规范用药。
感染幽门螺杆菌者应及时到消化内科就诊,治疗期间注意分餐制避免交叉感染。日常饮食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治疗后需复查确认根除效果。无症状感染者是否需治疗应由医生根据个体情况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