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有缺口可能与生理性磨损有关,也可能是龋齿、牙釉质发育不良、外伤等病理性因素导致的。建议及时就诊明确具体原因。
1.生理性原因
若长期咀嚼硬物或存在磨牙习惯,牙齿表面可能因机械摩擦逐渐形成磨损缺口。这种情况通常无疼痛,但可能伴随牙齿敏感。日常需减少硬物咀嚼频率,必要时可通过佩戴咬合垫缓解磨牙问题。
2.龋齿
口腔细菌分解食物残渣产酸会腐蚀牙体组织,形成龋洞。初期表现为牙齿表面黑点,随着病程进展可能出现明显缺损,伴随冷热刺激痛。早期龋齿可通过氟化钠甘油涂布治疗,较深缺损需采用玻璃离子水门汀或复合树脂充填修复。
3.牙釉质发育不良
胚胎期营养不良、高热性疾病等因素可能影响牙釉质正常矿化。这类牙齿表面常呈现白垩色斑块,釉质脆弱易崩解形成小缺口。治疗可选用氟保护漆增强牙体抗酸性,缺损较大时建议进行全瓷贴面修复。
4.外伤因素
跌倒碰撞、运动损伤等外力冲击可直接导致牙齿折裂缺损。新鲜外伤需在24小时内就诊,通过断冠粘接术或全瓷冠修复恢复牙体形态。若伤及牙髓需先进行根管治疗。
日常应注意避免用门牙咬坚果壳、开瓶盖等行为。建议每半年进行专业口腔检查,发现牙齿缺损及时处理。若缺损伴随持续疼痛、牙龈肿胀等情况,应立即到口腔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