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有何关联?

胡佳 中医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感染可能导致胃黏膜病变并增加癌变风险。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I类致癌物,但并非所有感染者都会发展为胃癌。

幽门螺杆菌可长期定植于胃黏膜,诱发慢性炎症反应。这种持续性炎症可能造成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等病理改变,这些病变属于癌前状态。在炎症和修复的反复过程中,胃黏膜细胞可能发生基因突变或异常增殖,最终导致胃癌的发生。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患胃癌的风险是未感染者的3-6倍,根除治疗可使胃癌发生率降低约44%。除感染因素外,胃癌发生还与环境因素、遗传易感性、高盐饮食等共同作用相关。

建议感染者及时进行规范化的根除治疗,常用方案包括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联合治疗。日常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共用餐具,减少腌制食品摄入。40岁以上感染者建议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尤其伴有胃溃疡、萎缩性胃炎等病变时更应密切随访,以便早期发现癌变迹象。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