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妊娠早期通常需要进行血常规检查、B超检查、血型鉴定、传染病筛查以及甲状腺功能检查等必要产检项目,以监测母婴健康状况。这些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风险,为孕期管理提供依据。
1.血常规检查
通过检测血红蛋白、白细胞等指标,评估孕妇是否存在贫血或感染等情况。若发现血红蛋白水平偏低,可能提示缺铁性贫血,需及时补充铁剂。白细胞异常增高可能提示存在细菌感染,需进一步排查。
2.B超检查
孕6-8周通过阴道或腹部超声检查确认宫内妊娠,排除异位妊娠风险。此次检查可观察到胎心搏动,核实妊娠周数准确性,同时筛查是否存在多胎妊娠等特殊情况,为后续产检提供基准数据。
3.血型鉴定
包括ABO血型和Rh血型检测。若孕妇为Rh阴性血型,需在孕28周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预防胎儿发生溶血性疾病。该检查还能为分娩时可能出现的输血需求做好准备。
4.传染病筛查
涵盖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需在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内接种免疫球蛋白和疫苗,梅毒阳性孕妇需接受青霉素治疗,以阻断母婴垂直传播。
5.甲状腺功能检查
通过TSH、FT4等指标评估甲状腺状态。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均可能增加流产、早产风险,甚至影响胎儿神经发育,确诊后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干预。
孕妇应按时完成各项早期产检,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出现阴道出血、腹痛等异常症状需立即就医。所有检查结果需由专业产科医师解读,并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后续产检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