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牙后出现牙龈萎缩可能与生理性因素或牙周疾病有关,需根据具体原因判断是否正常。若牙龈萎缩在洗牙前已存在但被牙结石掩盖,洗牙后暴露属于正常现象;若因洗牙操作不当或原有牙周病加重导致,则属于异常情况。
牙龈萎缩是指牙龈组织向牙根方向退缩,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部分人群洗牙前牙龈下方存在大量牙结石,这些结石会压迫牙龈并造成炎症,但表面可能呈现“假性饱满”状态。洗牙去除结石后,原本被掩盖的牙龈萎缩问题会显现出来,这种情况属于生理性暴露,通常无需过度担心。
若洗牙过程中操作力度过大或器械使用不当,可能对牙龈组织造成机械性损伤,导致局部牙龈萎缩。此外,若患者本身患有重度牙周炎,洗牙后短期内可能因炎症反应加剧而出现暂时性牙龈萎缩,通常伴随牙齿松动、出血等症状,需结合牙周系统治疗进行干预。
建议洗牙后出现牙龈萎缩的患者及时复诊,由口腔医生评估萎缩程度和原因。日常应注意使用软毛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避免横向用力摩擦牙龈。对于病理性牙龈萎缩,可通过牙龈移植术或膜龈手术进行修复,同时定期进行牙周维护防止进一步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