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病可能会导致贫血症状。该疾病引起的月经量增多和经期延长是贫血的常见原因,当长期失血超过机体代偿能力时,可能发展为缺铁性贫血。
1、月经量增多
异位的内膜组织会导致子宫肌层增厚,影响子宫正常收缩功能,使得子宫内膜脱落时血管闭合不全,造成每次月经出血量可达正常量的2-3倍。部分患者单次月经失血量可超过80ml,超过人体造血系统的代偿能力。
2、子宫收缩力下降
病变子宫肌层纤维化改变会降低子宫平滑肌的收缩效率,正常月经期子宫通过收缩压迫血管止血的生理机制受损,导致出血时间延长至7天以上,部分患者甚至持续10-14天,造成铁元素持续流失。
3、慢性失血性贫血
长期月经过多会导致铁储备耗竭,血红蛋白合成原料不足。临床数据显示,约30%-50%的子宫腺肌病患者会出现血清铁蛋白低于12ng/ml的缺铁状态,血红蛋白可能下降至90-110g/L,出现面色苍白、乏力等贫血症状。
这类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常规和铁代谢指标,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铁剂补充,如琥珀酸亚铁片、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等。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贫血,可能需要通过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控制病灶发展,或考虑手术治疗。日常需注意增加红肉、动物肝脏等富铁食物的摄入,同时补充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