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松动可能与牙周炎、牙齿外伤、骨质疏松、颌骨肿瘤、妊娠期激素变化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具体原因。
1、牙周炎
牙周炎是牙齿松动最常见的病因,由于牙菌斑长期刺激导致牙龈红肿、牙槽骨吸收,牙齿逐渐失去支撑而松动。患者常伴有牙龈出血、口臭等症状。一般可通过龈上洁治、龈下刮治等治疗清除牙结石,并配合使用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等药物控制感染。
2、牙齿外伤
剧烈撞击或咬硬物可能导致牙周膜损伤、牙根折断,引起牙齿松动甚至脱落。外伤后需避免晃动患牙,及时进行牙齿固定术,必要时需拔除无法保留的牙齿并做义齿修复。
3、骨质疏松
全身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颌骨骨密度下降,牙齿附着能力减弱,可能出现多颗牙齿松动。可遵医嘱使用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等药物改善骨代谢,同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4、颌骨肿瘤
颌骨囊肿或肿瘤可能压迫牙根,导致牙齿移位或松动。此类患者需通过X线或CT检查明确病变范围,手术切除肿瘤后,松动牙齿可能逐渐恢复稳固。
5、妊娠期激素变化
孕期雌激素水平升高可能引起牙龈充血肿胀,轻微外力即可导致牙齿松动。这种情况通常产后可自行缓解,需加强口腔清洁,使用软毛牙刷轻柔刷牙。
若发现牙齿松动,建议尽早到口腔科就诊。日常需注意口腔卫生,每半年洁牙一次,避免用牙齿开瓶盖或咬硬物。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骨质疏松患者需定期监测骨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