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治疗中牙龈出血是否正常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判断。一般情况下,治疗过程中轻微出血可能与操作刺激有关,但持续或大量出血需警惕其他问题。
1、正常情况
在进行洗牙、龈下刮治等牙周治疗时,由于器械需清除牙结石和菌斑,可能会触碰已存在炎症的牙龈组织。这种因治疗操作引发的短暂出血多属于正常现象,随着牙龈炎症消退,出血通常会逐渐减少。这类出血量少且能自行停止,常伴有牙龈红肿等炎症表现。
2、异常情况
若在简单充填或检查等非侵入性操作后仍持续出血,或出血呈渗血不止状态,可能提示凝血功能异常。这种情况常见于血液病患者、长期服用抗凝药物人群,或存在严重肝病等全身性疾病,需立即进行血常规、凝血四项等实验室检查。
3、术后护理影响
治疗后24小时内频繁漱口、用患侧咀嚼硬物或暴力刷牙等行为,可能破坏血凝块导致继发出血。术后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也会影响牙龈愈合,增加出血风险。
治疗结束后应避免反复吮吸创口,使用医生推荐的专用漱口水维护口腔卫生。若出血持续超过48小时,或伴有明显肿胀、疼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复诊排除感染等并发症。日常应注意控制牙菌斑,定期进行牙周维护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