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出血长期不愈可能与口腔局部病变或全身性疾病有关,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引发牙周炎、牙齿松动脱落、全身感染风险增加等后果。具体表现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建议尽早就诊明确病因。
1、牙周炎
牙龈长期出血通常由牙菌斑和牙结石刺激引起,若未及时清洁和治疗,炎症可能向深层扩散,导致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随着牙周支持组织破坏,牙齿逐渐失去稳固的基础,出现牙龈萎缩、牙齿敏感等症状。
2、牙齿松动脱落
持续存在的牙龈炎症会导致牙槽骨进行性吸收,当骨质流失超过50%时,牙齿会出现明显松动。若不进行牙周治疗,最终可能出现牙齿移位、咀嚼无力甚至自然脱落,影响口腔功能和面部美观。
3、全身感染风险增加
慢性牙龈出血形成的创面可能成为细菌入侵的通道,病原微生物可通过血液循环扩散至全身。研究显示,牙周致病菌与心内膜炎、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存在关联,还可能加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难度。
日常应注意采用巴氏刷牙法清洁牙齿,配合使用牙线清理邻面菌斑。若出血持续2周未缓解或伴有牙龈肿胀、口臭等症状,需到口腔科进行牙周探诊、血液学检查等,排查贫血、凝血功能异常等系统性疾病。避免自行使用止血药物掩盖症状,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