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牙后牙龈发炎可通过日常护理、药物治疗、定期复查、激光治疗以及手术处理等方式进行改善。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复诊,由医生评估后制定针对性方案。
1、日常护理
植牙后牙龈发炎可能与食物残渣刺激或清洁不到位有关。需使用软毛牙刷轻柔清洁植牙区域,配合牙线或冲牙器清理邻面,并每日用氯己定含漱液等抑菌类漱口水冲洗,减少细菌滋生。避免进食过硬、过烫食物,防止局部黏膜损伤。
2、药物治疗
若牙龈红肿疼痛明显,可遵医嘱口服头孢克肟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等抗生素控制感染。若伴有明显疼痛,可短期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症状,但不宜长期依赖。
3、定期复查
术后需按医生要求定期复诊,通过拍摄X线片或CT评估植体周围骨整合情况。若发现植体周围存在菌斑或牙石,需由医生进行专业超声洁治,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必要时调整咬合关系。
4、激光治疗
对于反复发作的植体周围黏膜炎,可采用激光辅助治疗。低强度激光能抑制炎症介质释放,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创面修复。该方法创伤小,通常作为辅助手段配合其他治疗。
5、手术处理
若发展为植体周围炎且伴有骨吸收,可能需手术翻开牙龈瓣,清除感染组织并植入骨粉。对于严重松动或无法保留的植体,需手术取出,待骨条件恢复后重新植入。
植牙后需严格遵循医生指导的口腔护理方案,避免吸烟、饮酒等影响愈合的行为。若出现持续性出血、溢脓或植体松动,需立即就医,不可自行使用偏方或滥用抗生素。日常使用含氟牙膏有助于维护植体周围组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