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氨酶升高可能与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胆道疾病、心脏疾病以及自身免疫性肝炎等疾病有关。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脏和心肌细胞中,其水平异常常提示相关器官损伤,需结合其他检查明确具体病因。
1、病毒性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感染肝细胞后,可能导致肝细胞炎症或坏死,细胞内的转氨酶释放入血。患者可能伴随乏力、黄疸等症状。治疗可遵医嘱使用恩替卡韦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液等抗病毒药物。
2、脂肪肝
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可能诱发炎症反应,导致肝细胞损伤。患者可能出现右上腹隐痛、肝区不适等表现。一般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水飞蓟素胶囊、双环醇片等保肝药物。
3、酒精性肝病
长期大量饮酒可破坏肝细胞膜结构,影响肝细胞功能。患者常伴有食欲减退、肝肿大等症状。治疗需严格戒酒,必要时使用美他多辛胶囊、谷胱甘肽片等药物促进酒精代谢。
4、药物性肝损伤
异烟肼片、对乙酰氨基酚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药物可能通过直接毒性或代谢异常损伤肝脏。患者可能出现皮疹、发热等过敏反应。治疗需及时停用可疑药物,并遵医嘱使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等护肝药物。
5、胆道疾病
急性胆管炎、胆总管结石等疾病可能导致胆汁淤积,间接影响肝细胞功能。患者常伴随腹痛、发热、陶土样便等症状。治疗可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头孢曲松钠注射液等药物,必要时行内镜取石或手术治疗。
6、心脏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等疾病可能导致心肌细胞坏死,使AST明显升高。患者多伴有胸痛、呼吸困难等表现。治疗需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硝酸甘油片等药物,严重者需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7、自身免疫性肝炎
免疫系统异常攻击肝细胞可能导致慢性肝损伤,多见于女性患者。常伴随关节痛、皮疹等全身症状。治疗通常需长期服用醋酸泼尼松片、硫唑嘌呤片等免疫抑制剂。
发现转氨酶升高时应避免自行服用保肝药物,建议及时到肝病科或消化内科就诊,完善病毒学检查、超声、肝穿刺活检等明确诊断。日常需注意避免饮酒、慎用肝毒性药物,保持低脂饮食并规律作息,遵医嘱定期复查肝功能指标。